內容來自qq新聞

銀行萬億“不良”盛宴開席 不良資產證券化望重啟

五大行上半年凈利近零增長 不良貸款餘額增加截圖

五大行上半年凈利近零增長 不良貸款餘額增加

0'51''

86066

QQ播客

五大行上半年凈利近零增長 不良貸款餘額增加

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代償信用貸款借款貸款全省皆可處理











    隨著上市銀行三季報披露收官,不良資產進一步惡化的狂瀾難以逆轉。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截至債務清償小額借款花蓮信貸年息2015年9月末,16傢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9079.79億元,較年初新增2396.44億元,已經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

    對於不斷膨脹的不良資產市場“蛋糕”,商業銀行存在廣泛而迫切的化解需求。在此背景下,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成為近期業內人士努力探索的可行性方式。但當前仍然面臨著市場主體有限、銀行批量轉讓不良資產受制約、不良貸款估值難等桎梏,亟待政策松綁。

    信貸苗栗造橋信貸房貸台中大肚房貸

    “不良”風險催生

    不良資產證券化開席

    “大行的資產質量狀況直接反映瞭經濟體的走勢,目前剛走入信貸下行周期,還沒有充分反應。中國銀行業三大信貸損失潮:第一波是出口、商品部門,這在前期股份制銀行表現明顯,大部分在沿海地區,這些信貸風險敞口大;第二波是產能過剩部門,尤其是大型銀行在鋼鐵和制造業資產質量不好,隻是監管容忍和政府幫助行業再融資緩解瞭風險,能夠在技術上延緩信貸風險,這部分風險還沒有被確認;第三波在房地產相關貸款將受到信貸損失沖擊,目前還沒有完全展開。”標準普爾金融機構評級資深董事廖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09萬億元,較2014年同期增加3975億元,增長率達57.24%。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50%,日趨接近銀行業風險2%警戒線。與此同時,關註類貸款餘額已經達到2.65萬億元,較2014年同期增加瞭近1萬億元,增長率達61%。

    在廖強看來,未來銀行業資產質量見底反彈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中國銀行業信貸風險的暴露周期剛剛展開。如果中國經濟進一步下行,關註類貸款在一定程度上易向逾期、呆壞賬等不良貸款轉移,關註類貸款的持續增長將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造成進一步的壓力。

    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倒逼下,凈息差持續收窄的商業銀行在謀求轉型的同時,也要做好與不良資產“相處”的長期準備。一般而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處置可以通過清收、核銷、重組、轉讓,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手段化解。

    通過處置和消化快速增長的不良貸款,會對原本已經出現下滑的銀行業績造成進一步擠壓。在這種背景下,資產證券化成為盤活不良資產、改善銀行流動性的一個有效途徑。

    事實上,早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發行過兩單、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和建設銀行分別發行過一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隨後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隨著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而淺嘗輒止。

    不良資產證券化突破可能性大

    普華永道金融機構服務部合夥人薑昆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剛性兌付尚未打破,隱性存在的剛性兌付完全將風險和收益切割給投資者,為瞭保護投資者流動性進行結構性融資設計是有效途徑。在此背景下,銀行通過將不良資產打包,不良資產尋找政策性突破可能性加大。在產品開放初期,監管部門需對現金流和資產打包,以及對產品結構進行設計,促進商業銀行逐步化解不良貸款,同時豐富投資者產品投資的使用范圍。

    對於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可行性路徑,中誠信國際結構融資部總經理李燕表示,從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交易結構看,我國發行的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主要為信托結構。具體而言,SPV的結構全部采用的是信托專項計劃。發起機構通過與受托機構簽訂信托合同,將基礎資產出售給信托公司設立的特定目的信托,並發行基礎資產支持的證券化產品。

    她進一步介紹,采用的信用增級機制包括,優先/次級分層、流動性儲備賬戶、超額抵押、流動性支持。產品分層方面比較簡單,僅有優先和次級兩檔。

    在流動性上,李燕介紹,由於不良貸款證券化的基礎資產風險較大,因此已發行的不良貸款支持證券中,除“建元”一單次級檔證券由信達公司持有外,其他次級檔證券全部由發起人自留。

    政策瓶頸亟待打破

    面對銀行不良資產的不斷攀升,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提上日程,豐富瞭資本市場的投資對象,也提供瞭不良資產的處理渠道。

    楊馳建議,在目前四大AMC處置不良資產的基礎上,呼籲實現資產管理公司市場化準入,更多民間資本加入不良資產管理行業。不良資產是一筆富礦,富含的利潤不容小視,處理得好是一筆可觀的利潤來源。

    盡管市場對於不斷膨脹中的不良資產“蛋糕”垂涎已久,但在操作層面,不良資產證券化在全國廣泛推開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銀行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受到政策限制。2012年,財政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對金融企業不良貸款批量轉讓進行瞭規范,並批準成立地方性資產管理公司,參與當地金融企業不良資產的收購和處置業務。但通過資產證券化等其他直接出售方式來批量處置不良資產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管理辦法。

    從法律環境看,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牽涉眾多交易主體,交易結構復雜,必須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保證其運作。然而,目前我國在資產證券化領域仍然缺乏專門的法律或行政法規,甚至還有一些法律規定與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推行形成瞭一定沖突。

    此外,不良貸款的估值難度也很大。“與正常類貸款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不同,每筆不良貸款的處置回收情況很不一樣,影響因素也是多而復雜,導致未來回收金額和回收時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李燕表示,我國不良貸款以擔保類為主,擔保方式多樣,國際上成熟的評級方法並不完全適用,不良貸款估值難度很大。此外,由於不良貸款本身就是違約貸款,信用風險評估的考察重點為回收價值評估,這對評級公司素質提出瞭較高的要求。

    新聞來源http://finance.qq.com/a/20151104/00635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lingjqxk1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